Bitcoin86.com

崩盘的比特币、下跌的香港楼、走熊的美股,谁是幕后的主导力

崩盘的比特币、下跌的香港楼、走熊的美股,谁是幕后的主导力量?

还有一个多月,2018年就要过去了。

2017年的资本市场是一场狂欢,那场盛宴甚至一直延续到了2018年年初,但是2018年的资本市场留给投资者的却是此起彼伏的崩盘声。有的已经完全崩了,有的还在崩塌的过程中,甚至曾经我们认为最坚如磐石的那些,现在也发出了嘎吱嘎吱的松动声。

这一切,究竟是因为什么呢?

比特币大崩溃

2017年是比特币最风光的一年。比币特价格从不到1000美元处一路上扬,在2017年12月17日涨至最高19891.99美元的顶峰。

2017年也是币圈人最风光的一年,造富神话激励了无数后来者,各路资金蜂拥而至。币圈造富之快,捞钱之易,在人类有据可查的商业金融史上,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例。

但是,2018年的币圈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:币圈、链圈纷纷溃散,当初满脑子一夜暴富的人们都在忙着找一份能按时领薪水的新工作。

周三晚上,投资者再一次听到比特币崩裂的声音。比特币一度跌逾15%,最低触及5280.93,创大跌以来的新低。市场普遍认为,大跌的直接原因可能是IMF总裁拉加德呼吁全球央妈研究发行数字货币。彭博研究认为,全球央行可能会发行自己的代币,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价值可能会因此一文不值。

用技术分析的角度看,这就叫破位。

崩盘的比特币、下跌的香港楼、走熊的美股,谁是幕后的主导力量?

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迅雷昨晚一度跌逾19%,收跌近13%。2017年迅雷曾在短短几个月内翻了几倍,那是因为迅雷推出玩客币的时候正是币圈最嘚瑟的时候。

崩盘的比特币、下跌的香港楼、走熊的美股,谁是幕后的主导力量?

摇摇欲坠的美股

2018年中国股市的暴跌就不用多说了,但即使强如美股,最近一个月也传出了嘎吱嘎吱的声音,很可怕。

我想重点提一下的是所谓的新经济股票,也就是那些独角兽们。

这两年独角兽们都在星夜赶路地上市,港交所一度锣都不够敲,结果现在一地鸡毛:阅文、易鑫、众安、平安好医生,莫不凄凄惨惨戚戚。前面的独角兽已经割完韭菜,赶了晚集的小米美团们最终也都破发了。

上古神兽没上市的还有滴滴。根据华尔街日报,滴滴的股票在私下交易中易主,交易的价格显示公司的估值大概在500亿美元到520亿美元之间。去年同期,滴滴曾以560亿美元的估值从日本软银等投资者手上获得40亿美元的融资。

随着二级市场的缩水,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估值越来越倒挂,独角兽们的估值缩水是大势所趋。

对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来说,嘎吱嘎吱的声音是在让人夜不能寐。

香港楼市也跳了

2018年上半年,在中国资本市场一片凄惨的行情中,唯一的亮色是排队买房。许多年以后也许还有人记得,那个时候不动产登记中心、婚姻登记处人头攒动,充满了欢乐与诙谐。2018年6月23日千万身家的土豪深圳雨中排队,把全国排队买房摇号推向高潮。

崩盘的比特币、下跌的香港楼、走熊的美股,谁是幕后的主导力量?

然而几个月之后,形势却急转直下,宣扬楼市上涨的声音渐渐稀少,嘎吱嘎吱的松动声却此起彼伏,断供潮这个词开始频频出现:

崩盘的比特币、下跌的香港楼、走熊的美股,谁是幕后的主导力量?

大陆的房价究竟是涨是跌,现在还在躲躲闪闪,合肥的楼市想降价,但是失败了。毕竟无论是民众还是政府,对房价的涨跌都是相当的矛盾。

但是,香港楼市已经扛不住了。

根据中原地产最新数据显示,最近两个月,新界东的楼盘房价全线下跌,此外,在截至10月初的12周内,新界西私人住宅价格也下滑了2.5%。

崩盘的比特币、下跌的香港楼、走熊的美股,谁是幕后的主导力量?

另外,根据香港媒体报道,出现了豪宅亏损甩卖。10月22日,沙田九肚山一处房产以1300万港元的价格成交。这处房产购于2014年,去年12月卖家以1820万港元的价格挂牌,最终以1300万港元的价格成交,降幅接近30%。

卖家持有该房产将近四年,1300万港元成交账面亏损6万港元,但算上税款和佣金,亏损了68万港元。

为什么这些资产价格在今年都崩了?

一年时间,各类资产的价格经历了火与冰的转换,仿佛就像约好了一样。事实上,确实就是约好的,它们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元凶。

网上曾有个段子,讲几个大佬的成功故事。

崩盘的比特币、下跌的香港楼、走熊的美股,谁是幕后的主导力量?

这个段子可以借鉴一下用来解释上面的资产价格火与冰的转换。要解释为什么会有冰,我们先要理清一下为什么会有火。

你如果想知道,为什么数字货币会涨,为什么楼市会涨,为什么独角兽会值那么多钱,那么你一定可以找出一百个理由的。

比如独角兽,许多公司的创始人一定相信自家公司就是值那么多钱,是自己靠着过人的才能和努力把它做得值这么多钱的,就像上面那个段子里面的大佬一样,但是实际上真正发挥作用的是电梯。

那么,谁是电梯?

答案是货币,更确切地说,是那个离我们很遥远的美联储的货币政策。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就如巫师(如果有的话)的咒语一般,作用于每一个普通人身上,而大多数人浑然未觉。

2007年9月份开始,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转向,到2008年12月底,利率降到了0的边缘,这一极低的利率水平持续了7年时间,为历史之最。

崩盘的比特币、下跌的香港楼、走熊的美股,谁是幕后的主导力量?

并且在这种低利率环境下,美联储2009年到2013年还进行了四轮大放水(三轮量化宽松,一轮质化宽松)。

崩盘的比特币、下跌的香港楼、走熊的美股,谁是幕后的主导力量?

可以说,货币宽松的时间长度与力度都前所未有。

美元是许多国家的储备货币,所以美元的宽松自然就传导了全球。如果你无法理解这一点,你就用美元想象成黄金,过去黄金是货币发行的储备,美元宽松相当于突然发现了一个大金矿,经济体里的货币自然就变多了。相比于各个央行膨胀的资产负债表,经济的增长要慢得多。

货币充斥的地方,就是泡沫飞扬的地方。

对于数字货币来说,它甚至可以从美元的宽松中找到上涨的借口,即美元不保值,而很多币圈玩家却不知道,正是泛滥的美元堆高了它的估值。

崩盘的比特币、下跌的香港楼、走熊的美股,谁是幕后的主导力量?

回到中国,在美国宽松的背景下,国内的贷款利率也是一降再降。在这场全球流动性宽松临近结束的2015年,中国还降了5次息,降了4次准,利率水平处于2008年以来的新低位置上。

崩盘的比特币、下跌的香港楼、走熊的美股,谁是幕后的主导力量?

这轮宽松,点燃了许多市场的牛市。有的比较短,比如2015年中小创的牛市;有的比较长,但今年也到了清算期,比如P2P;有的很长,目前方向还不明,比如大陆房地产。

许多公司的估值那么高,它们都以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,其实只是那一波的潮水涨上来了而已。

但是,这里的BUG在于,这轮放水正好处在全球流动性的拐点上。

2015年12月底,美联储正式加第一次息,2016年12月加第二次,2017年加第三次,并且启动缩表。2018年已经加了三次,年内加第四次的概率非常大。

崩盘的比特币、下跌的香港楼、走熊的美股,谁是幕后的主导力量?

音乐已经停止,但狂欢中的人群还未从鼓声中醒来。但是,人们终究会惊觉到,音乐真的已经停止了。

我们该怎么办?

那么,美妙的音乐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响起?

从美联储的FOMC会议上来看,多数FOMC委员认为2018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会到2.25~2.5的水平,就是说2018年12月还会加一次息,当前美国的经济也支持再加一次。

往前再看一年,多数委员预计2019年底基准利率在3~3.25的水平,这意味着2019年大概率还会加三次息。

崩盘的比特币、下跌的香港楼、走熊的美股,谁是幕后的主导力量?

对投资人来说,这是个坏消息,音乐可能还远没到重新响起的时候。

已经崩盘的,清算了一大半,再往下杀的意思就不大,当然不排除继续清算的。

最危险的是发出危险的嘎吱嘎吱声的资产,是那些已经有了几道裂缝但看起来并未崩盘的资产。它们能否扛过明年的利率上行呢?吃瓜群众们拭目以待。这里面的资产,吃瓜群众耳熟能详的是美国的股市和香港的楼市。

看戏归看戏,吃瓜群众又怎么办呢?

有人可能想到了黄金。黄金跌了差不多7年了,目前还处在2011年来的底部,是过去这么多年来表现最糟糕的资产之一了。

崩盘的比特币、下跌的香港楼、走熊的美股,谁是幕后的主导力量?

我们知道,要想在一个资产上赚钱,无非是三种情况:一种是资产本身产生的收益,一种是央妈的钱,一种是其他投资者的钱。黄金这种资产,并不产生收益,所以只有后两种钱可赚。

会不会是央妈的钱?2015年之前美联储都是放水状态,但黄金仍然下跌,为什么呢?因为在上一波欧债危机中,黄金推得太高,赚钱的人太多,这7年都是在还债。

崩盘的比特币、下跌的香港楼、走熊的美股,谁是幕后的主导力量?

从另一个角度看,过去7年都是赔钱的,意味着现在投资黄金的收益大于风险。

当然,更好的时机莫过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转向、多年投资人积累的亏损,再叠加央妈的钱,概率上看,收益应该不低。这个机会应该会在未来一两年里出现。

至于中国股市,短期已经跌了许多了,年底存在的政策刺激应该还不少,降税基本是确定的,再降准的可能性也不低,甚至不排除出现降息的可能性。

从10月的经济数据看,还是继续在变糟糕,社会零售总额仅增长了8.6%,不乐观。

崩盘的比特币、下跌的香港楼、走熊的美股,谁是幕后的主导力量?

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汇率稳定固然是考虑因素,但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更是重要因素。就像欧美国家,外汇基本上是一个外生变量,随着经济的波动而波动,呈现一定的周期性。中国的外汇政策未来导向未必不是如此,所以在经济不乐观的前景下,降息的可能性并非是零。

所以,短期走一波,年底下注,不喝西北风,也不错。

外部风险是美股的大跌。放长时间看,经济还没到底,美国货币政策还没转向,谨慎前行。

结语

投资无非是赚三类的钱。一类是资产产生的收益,这类需要看长期,完全不用在乎此起彼伏的崩盘声。当然,只有极少数的投资者在赚这个钱。

大部分投资者在赚另外两类钱,一是央妈的钱,二是其他投资人的钱。

从目前美联储的FOMC会议透露的情况看,到2019年年底,大概率不要指望美联储会带领各国央妈们放水,所以央妈的钱不好赚。在美联储的推动下,利率步步上行,从传出嘎吱嘎吱声到彻底崩盘,是完全可能继续发生的。

这种情况如果发生,绝大多数人在赔钱,有些人亏损割肉离场。但事实上,许多资产是被带下来的,有些资产也只是暂时面临困境,困境结束后,价值也会回归原来的位置。这样一来,后面抄底的其实是赚了前面割肉人的钱。

这个崩盘程度有多深,财富的转移就会有多大。从长期看,一只股票的上涨幅度基本上等同于它的收益增幅,但对投资者而言,更大的投资收益往往来自中间的财富转移。

各位,且行且珍惜!(港股那点事)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